25982011-11-29 14:28:07
2011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大既有建筑節能的改造投入,積極推進新建建筑節能,推進低碳城市試點。
研究表明,全球房地產及相關領域造成了70%的溫室效應,建筑施工、使用以及建材生產過程是溫室氣體主要排放源。在我國,建筑業能耗占到國家總能耗30%左右,同時總量超過400億平方米的住宅受技術水平限制,能耗量更是發達國家的3倍——中國城市化不斷推進,國民經濟仍在快速發展,建筑行業依然會保持高速發展態勢,推行低碳模式已成建筑業發展關鍵。
中國建筑行業低碳發展主要體現在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推廣兩方面。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綠色建筑”一時風頭無兩。但針對現在凡建筑必稱“綠色”的狀態,全國人大代表王剛日前不客氣的發表評論:“對于發展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各個利益相關方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沒有將生態、可持續發展提到一個高度上,結果就是我們的建筑表面綠了,而‘芯’還是灰色的。這種發展模式將會制約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制約中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什么是從“芯”出發的綠色建筑呢?
王剛認為真正的綠色建筑當然要有相關政策、配套措施,更重要的是保證切實執行——一方面,綠色建筑與“普通人”息息相關,冬天保溫、夏季防熱、通風隔聲、垃圾收集等等都非常重要,不能停留在“概念建筑”的深奧或“綠化建筑”的膚淺;另一方面,綠色建筑意味著同樣投入更高產出,要求建筑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前瞻性,能夠應對未來的功能變化和發展——具體落實這兩方面要求,就是要運用信息化工具,全局掌控和把握從規劃設計、建造乃至運營、維修、改造等各個環節,此基礎上推進節能環保,將環境壓力降至最低。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筑施工信息化是綠色建筑的基礎。
解決“建筑施工高能耗”這一長久以來困擾施工企業的瓶頸,讓建筑業的從業者、企業以及整個行業、甚至是全社會都從中受益,建筑施工行業信息化正在給建筑安上了綠色之“芯”。作為施工企業價值鏈主體的工程項目管理,也成為了綠色建筑的“核心”。
傳統施工企業運營狀態存在極大的資源浪費,比如作為工程項目管理核心的成本管理,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具體操作卻總處于“秋后算賬”狀態:項目運行過程中涉及人員調配、項目進度、物料采購等與成本有關的環節很難實現實時成本管理,“價格決策”往往靠經驗拍腦門,錯失科學部署資源提高利潤的諸多機會,甚至造成“虧損”而不自知。
在國家兩化融合整體戰略下,信息化正在建筑行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相信在中國建筑市場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中,將會誕生出世界級的行業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正與綠色建筑一起出發,打造一個精彩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