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92011-11-29 14:28:02
在3月29日舉行的第7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分論壇上,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徐偉指出,在當前倡導綠色低碳的大背景下,對既有公共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勢在必行。他認為,應從節能率和投資額入手,評估建筑節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根據節能率確定改造目標
徐偉說:“沒有一座建筑有必要從方方面面進行節能改造。即使有這樣的先例,那也是失誤。”他認為,建筑作為人類思想和勞動的結晶,沒有普遍適用的改造技術和改造模式。對建筑進行節能改造要從微觀著眼,注重建筑的特性。
“應該先確定節能改造的單項目標,再考慮各個單項目標綜合起來的整體效果,最后對整座建筑的能耗進行評估。”徐偉說。他認為,建筑的空調系統、照明系統、主體結構等部分能耗不同,要明確到底是哪個部分亟待改造。
“判斷是否有必要對一個系統進行節能改造應該以什么為標準?答案是節能率。”徐偉說。
諸多因素影響評估結果
徐偉認為,設計能耗并不是建筑在運行中的實際能耗,這二者之間往往存在差異。據他介紹,有些設計能耗并未達到綠色標準的建筑,由于進行了一系列局部更新、維修和結構加固,實際能耗已經達到綠色標準了。
徐偉認為,不同地區的建筑能耗不一樣,同一地區不同的建筑能耗不一樣,同一座建筑在不同使用狀態下的能耗也不一樣,不能按照能耗指標明確的定額來評價建筑的節能性。如何統計減排量和減排收益是一道難題,并非查查電表、算算差值那么容易。
“建筑節能工作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很多,很容易受影響。比如,在不太冷的冬天,建筑能耗會偏低;在非常冷的冬天,建筑能耗會很高。這是氣象變化帶來的能耗變化,不是節能改造工作給建筑帶來的變化。除此之外,建筑運行模式和人的行為方式對建筑能耗的影響也是很難直接計算的。”徐偉說。
節能收益不可忽視
徐偉說:“除了節能率,改造費用也是必須考慮的。我們既要注重節能改造的社會效益,又要考慮節能改造的經濟效益。投入產出比是不可回避的問題。”
“目前,國際上已經出現一種趨勢,即從單純考慮能效問題到綜合考慮能效和投入問題。”徐偉說。他強調,要使建筑節能改造走上健康發展之路,節能率和投資收回期都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