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能期待春暖花開
30582011-11-29 14:27:38
民用和公用建筑使用過程中,采暖、空調、通風、熱水供應、照明、炊事、家電和電梯等方面的能耗,統稱為建筑所產生的能耗。在節能需求上,中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僅在北京,大型公共建筑和普通公共建筑的改造空間就有 3200 萬平方米,即便是國家機關的辦公建筑,也可以改造130 萬平方米。上海、山東和廣東都有1000 萬到3000 萬平方米不等的改造余地。而且,國家4 萬億元的投資里,建筑節能也享有“特權”,其中2100 億元就主要用于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
市場不成熟成絆腳石
這一巨大的賺錢前景吸引著西門子、霍尼韋爾、江森自控跨國巨頭,還有中國本土的節能方案公司、材料提供商一擁而入。但是,建筑節能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政策的不到位、使用者的動力不強、節能效果的無法測定等一系列問題都擺在了眼前。
早前,北京住總集團率先“操刀”首個中德技術合作示范項目惠新西街12 號院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并順利完成了一二期改造任務,現在第三期正在進行招投標。北京住總集團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鮑宇清介紹,受資金不足、改造主體不明確等因素制約,目前本市國企參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積極性并不高。“這其中,最主要的瓶頸是資金問題。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的業績主要體現在社會效益上,但經濟效益才是生存之本。例如惠新西街12 號院的節能改造,財政部對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每平方米45 元的補助標準根本不夠,缺口的資金從何而來還是個未知數。12 號院全面節能改造的項目投資回報期長達20 年,回報周期太長也是企業投資動力不足的主要因素。”
本市要求新建工程大力推廣使用節能建材,北京金隅集團陸續推出加氣混凝土、鋁木復合門窗、墻體保溫等系列綠色建材產品,并得到廣泛應用。金隅集團建材研究院企劃經理董龍介紹,現在新建民用住宅要求墻體結構必須采用節能材料,否則無法通過驗收,所以墻體保溫材料的應用情況比較好。“但是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再加上最低價中標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對品牌產品影響不小。以墻體保溫材料來說,正常情況下,每平方米的成本應該在80 元左右,現在市場上經常出現每平方米50 元的報價,這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對正規企業和行業發展都不利。”
業內人士說,檢測手段落后,讓一部分本不合格的節能建材蒙混過關,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問題。
本市建筑節能穩步推進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不久前發布的《北京建筑業發展年度報告(2009)》顯示,北京建筑節能在去年取得良好成績,新增使用淺層地能熱泵技術進行建筑供熱的建筑220 萬平方米,新增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采暖的建筑20 萬平方米,采用生物質能提供能源的建筑56 萬平方米等。
北京奧運會引發了北京建筑的革命,’大量節能環保成果在奧運工程上得到應用,國奧村代表了目前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住宅建筑的頂級水準,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選用世界先進的環保技術和建材,樹立了中國建筑生態環保的新標準,將有效推動中國建筑節能減排的進程。
政策助力未來發展
不久前,北京市政府已提出,會對部分公共機構和建筑的節能項目,給予補助。對改造后節能率在15%至25%的項目給予不超過項目建設投資20%的補助,對改造后節能率在25%以上的項目給予不超過項目建設投資30%的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