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42011-11-29 14:27:02
從倫敦市中心繁忙的維多利亞車站出發,往南乘坐約半小時的火車,可以抵達一個名叫貝丁頓的小鎮。
這里不像倫敦市區那樣繁華,但也吸引了大量目光,因為這里建成了一個在全球低碳建筑領域具有標桿式地位的“零碳社區”。
這個社區由世界著名低碳建筑設計師比爾·鄧斯特設計,2002年完工并吸引了約百戶居民入住。它常被稱作“零碳社區”,但在社區入口處的一塊標牌上可以看到,實際上其全稱為“貝丁頓零化石能源發展生態社區”。這個社區并不是完全沒有碳排放,這畢竟不太現實,它是通過利用太陽能、節能建筑、綠色交通等手段來實現不使用煤和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的。
走進社區,迎面可見5棟約40米高的棕褐色板樓。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樓頂那幾排五顏六色煙囪狀的裝置,鄧斯特介紹說,這種裝置叫做“風帽”。它是一種自然通風裝置,具有特殊的開口設計,能隨風向而旋轉,它可以將室外的自然風通過管道引入室內,送來新鮮空氣。通常室內氣溫較高,為了減少換氣過程中的熱量流失,設計者們對進氣管道和出氣管道進行了特殊處理,使室外冷空氣進入和室內熱空氣排出時在管道中發生熱交換,這樣可以節約保暖所需的能源。
其實,現在許多社區的能源都消耗到了供暖上,但貝丁頓社區基本實現了“零供暖”。
社區所有住宅都朝南,并且在南面都采用了落地式的巨大玻璃墻,在材料的選擇上還使用了特殊的雙層玻璃,可以像溫室一樣把陽光熱量留在屋內。而夏天則可以用窗簾遮擋陽光,也可以將玻璃打開成為敞開式陽臺。
“零碳社區”住宅的墻壁也使用了特殊的隔熱保溫材料。在鄧斯特位于社區里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了墻體橫斷面的實物材料。整個墻壁共分三層,外面的兩層分別是混凝土空心磚和石磚,中間夾著一塊巖棉。這種結構除了能防止室內外溫差造成的熱量流失外,還具有一定的蓄熱性能,把室內熱量儲存起來,保證室內溫度不會有太大波動。
在采用這些措施后,只要沒有特殊需求,社區居民家中不必再安裝暖氣,整個生態村也沒有安裝中央供暖系統,這就減少了一大塊能源消耗。
社區所使用的能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在建筑的樓頂和南面大面積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二是社區里建有一個利用廢木頭等物質發電并提供熱水的小型熱電聯產廠。
太陽能電池板不必多說,熱電聯產廠卻值得研究,因為與傳統發電廠相比它無疑更加“綠色”。首先,它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廢舊木頭等物質,屬于變廢為寶,不會造成額外的環境負擔。其次,它在發電過程中所散發出的熱量也被精心利用來制造熱水,熱水通過管道送入每家每戶。每戶人家在門廳過道位置都安裝有一個1米多高的熱水筒,除了因生活需要而取用熱水外,熱水筒還可以在室溫較低時自動釋放熱量,幫助保暖。
這個小區的熱電聯產廠、太陽能電池系統還與國家電網相連,在生態村用電量較低時,產生的多余電能可以輸送進國家電網。現在英國為了鼓勵居民在自己家中安裝太陽能等綠色發電設施,推出了將多余電能入網可以獲得相應經濟收益的政策,這可以幫助社區居民減少交納的相關費用。
這些電能還有一個用途就是用來給電動車充電。社區里有多個電動車充電點,許多居民也購買了綠色環保的電動車輛。除了節能,電動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噪音小,雖然停車場就在住宅后面,卻相當安靜。
貝丁頓社區在綠色交通方面另一大優勢是公共交通便捷。從社區步行至最近的火車站只需十分鐘左右,而從這里到倫敦市中心也只需半小時,火車在這里的作用實際上相當于中國的輕軌。社區居民完全可以在這里居住而在倫敦上班,根本不用自己開車消耗能源并造成污染。
貝丁頓社區在外觀上也實現了真正的“綠色”。在建筑樓頂的北面和其他一些可利用的空間,種有耐陰耐旱、根系較淺的景天屬植物,將整個小區裝點得綠意盎然。此外,由于住宅樓采用梯形設計,樓上的住戶也可以擁有“梯田”一樣的自家花園,這也成了“零碳社區”吸引人們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