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32011-11-29 14:20:25
最近,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開展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了5省8市的低碳試點。試點省市紛紛提出打造低碳城市。
做低碳城市試點其實比較容易,無論怎么做,基本上沒有什么后果,因為沒有一個嚴格的定量指標。即使試點后碳排放增加了,也可以歸因于經濟發展。
但是,打造低碳城市可就不是那么簡單,因為至少應當有低碳城市的樣子。減少碳排放問題涉及到城市中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個范圍非常廣泛,人人都可以做,但又是人人都不太想做的事情,除了成本之外,還可能帶來許多生活上的不方便。
因此,除了加強宣傳和強調人人有責,主要還是政府的合理規劃和政策引導,以及涉及節能的細節小事。
歸納一下,城市社會發展低碳化,應該主要體現在城市規劃、建筑節能、交通系統、居民消費四個方面。
在城市規劃方面,目前國內城市規劃體系是由2008年1月開始執行的《城鄉規劃法》及相關技術規范構成,其中的大部分技術規范還是20世紀90年代初出臺的,難以適應目前人口流動、生活水平、經濟規模和資源環境,尤其是低碳約束等新形勢。
因此,需要通過重新設定一系列低城市發展指標體系,包括構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測度,明確城市低碳發展的目標和確立政府低碳管理的實施準則,來指導低碳城市的設計和建設。并且,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實現制度上的保障。
在建筑節能方面,目前國內城市建筑的運行能耗占城市能耗的20%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如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在同樣氣候條件下比發達國家高3倍以上),保溫隔熱技術水平落后等問題。因此,推廣綠色建筑,從建筑設計到運行使用的全壽命期間,最大限度節能減排是低碳城市的一個重要標志。目前中國的城市建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環節,基本上是一個增量市場,有為的城市節能是城市化進程給中國整體節能提供的一個最好的機會。
在交通系統方面,交通與能源密切相關,是城市排放的主要來源。目前國內城市交通系統難以跟上城市空間拓展和人口增長的步伐,不僅能耗居高不下且呈不斷上升趨勢,而且不能滿足居民交通需求。
根據中科院2010年最新公布的50個城市的平均上班耗時統計數據,有17個城市上班所花費的平均時間大于30分鐘(北京市上班平均花費的時間最長,為52分鐘,其次為廣州48分鐘、上海47分鐘、深圳46分鐘、南昌28分鐘)。上班路上花費的時間說明,交通發展跟不上城市化進程,交通擁堵直接導致不必要的排放。因此,低碳城市在解決交通系統碳排放問題上的關鍵是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綜合體系規劃和推廣高效綠色的交通工具。
在居民消費方面,這就是人人可以做的事情,但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導。城市普通居民家庭碳排放活動大致可以歸結為三大類:交通出行、家庭能耗和廢棄物排放。通過政策鼓勵引導居民轉變消費觀念和節能行為,更合理的設置城市功能區域來調整居民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節約、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是低碳城市發展的持久動力。
此外,必須強調的兩點是,一方面,低碳城市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金融機構、消費者(居民)等多個方面的共同參與。
另一方面,低碳城市的發展必須要考慮城市所在區域的資源稟賦、社會發展情況、環境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特點,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的城市發展狀況,為每個城市發展進行明確定位,走不同的城市低碳化發展道路。
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低碳城市,而不是廣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