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72011-11-29 13:53:39
新中國成立后的60多年來,我國城市與建筑的發展成就突出,無論是在規劃設計理念方面,還是在建設實踐方面都有很大進步,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建設過程中遺留下來不少問題有待改進,需要進一步提高建筑科學方面的觀念認識,同時加強科學規劃設計的監督實施。
日前,多年從事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工作、現為中國建筑學會顧問的張祖剛,在自己的論建筑文化系列叢書首發式學術座談會上呼吁:讓規劃的聲音再強大些,并就科學規劃設計強調了6個方面的意見。城鎮化速度要適應產業和城市建設的發展
城鎮化是產業經濟發展的結果,發展工業要與其環境治理同步,城市的發展要同城市建設同步。張祖剛認為,目前,走出農村的農民工數量超出了城市所能接納的工作崗位數量,幾個直轄市和省會等大城市的各項設施跟不上大量農民工擁入的需求,這樣發展下去,城鎮化是不可持續的。
他強調,城鎮化的重點應該是中小城鎮,要嚴格控制特大、大城市的規模。我國直轄市、省會和重要大城市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都是經過各方面的專業人員調查和有關專家研究討論提出的,隨后由各市領導部門審定后上報國務院,最后經國務院批準。各城市要嚴格執行經國務院批準的城市規模。以北京為例,要嚴格執行國務院批準的總體規劃,合理控制人口規模。
走向自然、節能環保,城市、人與自然和諧
城市綠地包括自然風景區、公園和街道、住區、公共建筑的園林綠地,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人與自然共生、創造良好生活環境的基本因素!拔覀円裢庵匾暢鞘型鈬蟮纳鷳B綠地環境、城市本身中的生態綠地系統環境和建筑內外與道路小的生態環境的綠地建設!睆堊鎰傉f。
他強調,城市、建筑與人同自然和諧,城市總體布局適應大自然,這是節能環保的重要措施。現有不少城市沒有污水處理系統,許多城市被垃圾所包圍,這兩個問題也要多思路、多方法解決。同時,建筑設計要重視同自然相結合,利用自然光風,節能并環保。要建立與完善建筑節能檢測系統。
保護城市重要歷史,發展中國建筑文化
為了求新以及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利益,近20多年來又拆掉不少很有歷史價值的建筑街區與建筑。對此,張祖剛深表痛心:“這是錯誤的。城市歷史文化是城市發展的根,我們不能把根挖掉!
他呼吁,不要拆毀歷史文化街區與建筑,盡量整體保護和發展歷史名城。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即便是一些已經遭到較多破壞的歷史名城,也要考慮以整體保護和發展的觀念加以補救。要搞好舊城整體的尺度和諧,新建筑要在尺度、空間等方面尊重老建筑,不能太過高大。要采取“減法”,去掉一些舊城內的過高新建筑。建筑創作要發展中國建筑文化,同時,也要創造出符合自己特點的標志性建筑!拔覈囊恍┏鞘校簧俚臉I主都提出要建標志性建筑,如果沒有統一的城市立體輪廓規劃設計,則城市空間環境一定會雜亂無章。各城市應有專門部門負責這一方面的規劃設計!睆堊鎰傉f。
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聯網人行、自行車系統
城市中心區要控制小汽車行駛,構建人行系統、提升城市生氣,恢復自行車道系統、控制快速車,這是張祖剛秉承的觀點。他指出,在這些方面,國外有不少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如意大利佛羅倫薩城,將市中心西尼奧列廣場及其他重要名勝處的四周都劃為步行區,不準汽車穿行;加拿大蒙特利爾城,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構建貫通南北、建筑內外、地上地下的人行道系統,這3片條狀人行道與環狀的地下鐵路網連接,組成不受地上汽車干擾和半年寒冷有雪影響的人行系統,被人們稱為“室內城市”。北歐許多國家和德國等地的城市,不斷發展自行車道系統,其自行車出行量占整個城市交通量的比重為30%左右。在上海世博會上,有自行車王國之稱的丹麥,在丹麥館設置了自行車道,并推廣這一健康理念。
張祖剛建言,“北京和我國所有的城市都要重新認識這個理念,恢復自行車道系統,控制超速車行駛;謴妥孕熊嚨溃鸵藿ㄒ欢〝盗康钠囃\噲觯钩鞘性黾有∑嚁盗客l展城市道路交通與停車場相適應,這是城市規劃建設和交通部門要考慮的問題。”
落實社會公正,關懷城市居民和弱勢群體
城鄉規劃是重要的公共政策。張祖剛呼吁,要特別重視落實社會公正,關懷城市廣大居民及其弱勢群體。
城市居民住房,不是個人問題,是社會政府的重要職責,F階段政府大力提倡修建政策性保障住房,就是面向廣大中低收入的家庭,解決好大眾需要的住房問題,這個方面是正確的,但要花大力氣去落實。
社會公正反映在城市各項設施建設上,就是要關懷城市廣大居民尤其是弱勢群體,縮小他們在城市生活與工作環境方面的貧富差距。在城市生活居住用地中所包括的居住、公共建筑、綠地、道路交通等方面,對弱勢群體要給予關照和優惠。不應為了利益,加大富人和弱勢群體的矛盾。不能將加快建設的政策性保障住房都安排在城市邊遠地段,把城市老居民都遷到城市邊緣或遠郊地區。不能只顧富人的需要,大量修建高爾夫球場等,要有足夠多的大眾化的服務設施。市區各類博物館、各類公園等,應大部分免費開放。
各地城市政府辦公建筑是為全體市民服務的機構,應貼近市民,其建筑群應簡潔、樸素、親切,不應搞大規模、大廣場,不應占據市中心的控制地位!扒耙粫r期有些城市新建的政府樓的建設就搞得過于豪華了,這種思想觀念要徹底改變!睆堊鎰傉f,“城市的政府機構要對市民開放,使其成為城市的開放空間。”
管理體制要改革,提出建筑科學管理水平
張祖剛認為,更好更快地監督實施城市與建筑發展的政策及其科學規劃設計,需要實施中央有關部門的監督權,國家要加大對建筑研發工作的投入,同時鼓勵研究單位與企業合作開發建筑,新材料、新技術、創新新建筑和改造升級舊建筑,可為國家節省可觀的建設資金。
提高建筑科學管理水平,除重視讓市民參與外,還要領導、業主、建筑科學技術人員三者結合好,“三位一體”!叭灰惑w”要起到引導城市發展與建設的作用,而不是建筑科學技術人員單純為生存迎合業主或領導。規劃師、建筑師、園林師、工程師不能是有權力的領導和有資本的業主的雇傭軍,他們具有建設社會主義城市的社會職責與職權。